文明网首页

返回学校主页

 
 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身边榜样 >> 正文  
 
刘晓清:给梦想插上翅膀
2016-09-05  点击:[]

有人说,苦难能锻炼一个人;也有人说,苦难能毁灭一个人。孰对孰错,就看个人的抉择。在诸城就有这样一个女孩,因为车祸她从小失去了奔跑的能力,但是通过不懈努力为自己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,飞向更高的天空。她就是被称为“最美轮椅姐姐”的刘晓清。

五岁以前,刘晓清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,充满朝气和欢乐。然而,这一切在1981年的车祸中戛然而止。一辆拖拉机从她身上碾了过去,导致脊髓损伤、胸部以下失去知觉,连常人轻易完成的翻身都无法做到。车祸一年后,跑遍北京各大医院、中西医方法用尽的爸爸妈妈带着晓清回到了诸城老家,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。重新坐回婴儿车的晓清先是被妈妈带到工作岗位,再是回到奶奶家,后来随着妈妈工作的变动,只好被锁在家中了。

转眼到了九岁,被病痛折磨的刘晓清渴望上学,父母不忍拒绝,就请晓清的表姐用轮椅推她上学。然而一年后,教室搬到二楼,刘晓清因身体不便,只能与短暂的学校生活告别。生命中的变故一度让年幼的刘晓清跌入精神谷底。“退学后的三四年时间里,父母要忙工作,只能把我一个人锁在家里,那种孤独、寂寞就像无底深渊。”刘晓清至今记得,有一天白昼如夜、雷雨交加,自己害怕得从床上摔下来,无助地哭喊着妈妈。

1981年,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相继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。两年后,张海迪成为大江南北人人皆知的先进典型。妈妈经常讲张海迪的故事,鼓励刘晓清向海迪姐姐学习。从此,海迪姐姐的故事长在了她的心里,孤独时陪伴着她,脆弱时支撑着她,进步时激励着她。在父母地不懈鼓励下,她自学了小学、初中课程,还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。闲来无事时,她临摹书中的字和画,但父母没有能力指点;母校的曹春华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赶来义务指导,帮她打下了书画基本功。“之后几年,我又师从本地书法名家刘增满、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顾亚龙等多位热心老师,对书法的兴趣愈发浓厚。”刘晓清回忆起那段日子,虽然有些许苦涩但是充满了希望,自己也从中悟出一个很朴实的道理:生活就像一面镜子,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,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。

一个肢体健全的人学习书法尚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,对于行动不便的刘晓清来说,难度可想而知。曾经指点过晓清的刘增满老师说:“晓清这孩子实在太刻苦,太认真了!”每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她就让爸爸送给老师,老师批改完了,拿回来再改,改完送给老师再批,如此来来回回无数次。为了一个字的解释、繁简用法、钤印等细节都做很多次电话沟通,直到完全弄明白为止。妈妈说:“这孩子太要强了!”妈妈每天上班前帮她调整好姿势,将笔墨纸砚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。她一趴就是几个小时,肩肘累了,就低下头休息一会,下课时间是妈妈下班到家的时间,也是可以翻身变换姿势的时间。夏天,不能吹风扇不能开空调,她依然不间断她的“功课”,妈妈将卫生纸给她垫在脖子和腋下吸汗,带着满身痱子,继续练习。斗转星移,寒来暑往,刻苦的代价不仅仅是那些磨烂的衣袖,还有那严重扭曲变形的腰臀,挤压萎缩的脏器。

不经一番寒彻骨,哪得梅花扑鼻香。刘晓清用汗水证明了自己,获得“中国好人”“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”“山东省残疾人十大自强人物”“潍坊市十大道德模范”“潍坊市十大自强模范”“2013年中国书画界年度人物”等等诸多荣誉。重新“站起来”的刘晓清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在诸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,从2013年起她举办“中国梦好人梦”“伏淇兰心”等四次书画展,义拍数百幅作品。2015年8月的一次书展,将25万元义拍所得全部捐献残疾人事业。身为潍坊市政协委员刘晓清,还提出书法文化进校园、改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等提案,得到了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和落实。“长久以来,我都有一个希望,就是像海迪姐姐那样,尽己所能帮助别人,尤其是身有残疾的人,这是我对自我价值的理解。”刘晓清说,她学习书法就得益于良师益友们的不吝赐教,自己理应积极付出、回报社会。(潍坊日报)

上一条:李光武:让“扑蝴蝶”在坚守中传承 下一条:李光武:让“扑蝴蝶”在坚守中传承

关闭

 

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文明网